文/ 木頭人博士
插圖/ 鯨魚姐姐
草山特有的歌手—陽明山暮蟬Tanna sozanensis Kato (台灣特有種)
台北的夏天似乎愈來愈炎熱,以往常聽到的蟬叫聲卻變得少了。當然有可能因氣溫升高、降雨減少讓在土中長期生活蟬的若蟲無法成長至成蟲,自然我們就聽不到蟬的叫聲了。然而5月開始若能前往陽明山走在林間的步道就常常聽到「汪汪汪...」蟬叫的連續聲音由高至低、此起彼落的團體合奏,這就是陽明山暮蟬的傑作。
雄蟬腹部具有設計相當精緻的鼓膜發音器,是非常有效率且精準的發音器,能發出音量大聲而頻率一致的聲響,若是族群夠大一起發聲時,聲音便能傳得很遠。
但不要以為唱歌的雄蟬是唱給你聽的,牠們是指定唱給同種的雌蟬聽的,而且也只有同種的雌蟬才聽得懂被吸引前來,趕在短短二三個禮拜間交配、產卵,完成生命的傳承。
陽明山暮蟬成蟲身體主要為草綠色、有黃褐色、黑褐色斑紋,與森林中高大喬木樹幹的顏色接近,形成很好的保護色,一般我們若用肉眼實在不太容易發現牠們,因此攜帶望遠鏡做觀察是較好的辦法。
本種與台灣騷蟬Pomponia linearis是相似種,兩者外型非常類似,只是本種頭部前額無白色橫紋、體型較騷蟬小。雄蟬體長約39mm(含翅長44mm),雌蟬略小約30mm(含翅長44mm)。
除了蟬叫引人注意外,蟬自卵孵化後,就會爬出落在土表,然後鑽入土裡面生活,而這個地底下的生活時間像草蟬最短也要一年,陽明山暮蟬沒有記錄多久時間,但推測至少也要3-5年。另外若蟲脫皮四次後,最後一次會在傍晚時間爬出地表,找到適當的位置完成脫皮,於是就會留下一個空殼叫「蛻」。
蟬在中國文化上也有一些象徵意義,話說清朝乾隆皇帝過世時,口裡含著的是一隻玉蟬,當時人們認為蟬是一種清高的動物,飲露不食,蛻於濁穢;且因為蟬是一種蛻皮的昆蟲而這種蛻變的過程有重生變現的象徵意義,所以往生後口含個玉蟬,有很快得到超生的吉祥用意,總之玉蟬就成為是一個高貴的禮器和身分的象徵。
««蟲新學習-長尾水青蛾 ... »»蟲新學習-霧社血斑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