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科學研習月刊| 作者:科小編

蛙

文/陳文德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白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這首《古朗月行》是大詩人李白針對唐玄宗晚年沉湎聲色,讓權奸、宦官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以致朝政黑暗,有感而發之作。

怒蛙可式
其中,「蟾蜍蝕圓影」這句的字面意思是說,月亮被蟾蜍嚙而殘損,變得晦暗不明,而這也是自然現象裡的月蝕。
可是, 那月亮上的蟾蜍是打那來的呢?李白為什麼要這麼寫?原來,東漢的張衡在他的《靈憲》裡就曾寫到「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姮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蠩」。
姮娥就是嫦娥,蟾蠩等於蟾蜍,而蟾蜍在古文裡有時會被用來指月亮,譬如:賈島在其《憶江上吳處士》一詩裡就有寫到「閩國揚帆後,蟾蜍虧複圓」。
不過, 在動物學裡, 蟾蜍就是癩蛤蟆,通稱「蛙類」,只是與其他蛙類相比,蟾蜍多了分神秘的色彩。
臺灣產的蟾蜍有盤古蟾蜍和黑眶蟾蜍二種(圖1、2),都是常見的種類,只是因其外貌欠佳,一般人不太會去多看幾眼。

盤古蟾蜍圖1. 盤古蟾蜍

黑眶蟾蜍的「怒蛙」之式圖2. 黑眶蟾蜍的「怒蛙」之式

盤古蟾蜍和黑眶蟾蜍在平地及低海拔地區都有廣泛分佈,但在高海拔地區則以盤古蟾蜍為主。
相傳被吳國打敗的越王勾踐一心想報仇雪恨。有一次他在車上看見一隻蛙正在鼓氣,就伏在車前橫木上表示敬意。車夫問他為什麼。勾踐說「蛙這樣鼓足勇氣,能不向它致敬嗎?」
而這段故事延伸出「怒蛙可式」這句成語,是用來表示對勇士的尊敬。
「怒蛙」指的是生氣的蛙,圖2的黑眶蟾蜍正鼓起胸部撐起四肢,一副不可惹的模樣,而這「生氣」樣其實是驅敵的防衛姿勢,藉著膨脹身體來壯大自己的聲勢。

 

蛙聲一片
南宋詩人趙師秀在《約客》寫到「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黃梅時節是立夏後梅子由青轉黃的那段時間,而這時期下的雨,就是俗稱的梅雨,這段時間也是蛙類主要的繁殖季節,有池塘的地方幾乎就有蛙的存在,那片片蛙聲,正告訴人們這裡「處處蛙」。
南宋的辛棄疾在他的《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一詩裡,也有提到蛙聲「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描寫的是豐收的喜悅。
澤蛙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是臺灣很普遍的蛙類,一般我們在稻田間聽到的蛙聲,十之八九都是「澤蛙」的叫聲,走一趟稻穗飽滿的鄉野間,也許就能感受到辛棄疾當年的心情(圖3)。

許多澤蛙的背部有寬細不一的中線圖3. 許多澤蛙的背部有寬細不一的中線

在詩人眼裡的「蛙」,通常都跟「鳴叫」、「夜」和「雨」有關。像南宋的陸遊在他的《幽居初夏》詩裡,就和辛棄疾一樣寫到蛙的鳴叫聲「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另外,在唐代吳融的《西京道中聞蛙》一詩當中, 除了有「蛙聲」外, 還多了「雨」的情景「雨餘林外夕煙沉,忽有蛙聲伴客吟」。
可是,蛙為什麼要鳴叫呢?原來,雄蛙的鳴叫有建立領域警告其他雄蛙不要接近和吸引雌蛙的求偶的功能等主要功能,不過,雌性蛙則僅會發出求救的叫聲。
我們人是張嘴說話,可是蛙類卻是閉著嘴鳴叫,牠們是透過鳴囊將聲音傳出去,而蛙類的鳴囊可分為外鳴囊和內鳴囊(圖4),不過也有蛙類是沒有鳴囊的,像盤古蟾蜍就是其中之一。

 

鳴叫中的諸羅樹蛙(外鳴囊)圖4. 鳴叫中的諸羅樹蛙(外鳴囊)

每種蛙類的叫聲都不一樣,有種類間辨識的功能,外來種牛蛙的叫聲就像「牛鳴」一樣,而斯文豪氏赤蛙的「鳥」叫聲也相當讓人難忘。斯文豪氏赤蛙喜歡棲息在闊葉林地,無汙染的乾淨山澗、溪流環境,牠們會發出如同鳥叫般的「啾」聲,讓人誤以為是鳥鳴而抬頭尋找,其實可能就躲在自己腳邊的石頭旁(圖5)。

生活在溪流,鳴叫聲像鳥叫的斯文豪氏赤蛙圖5. 生活在溪流,鳴叫聲像鳥叫的斯文豪氏赤蛙

外來物種的入侵
澤蛙常在田野間活動,斯文豪氏赤蛙喜歡在乾淨的流動水域環境,可是有些蛙卻喜歡待在樹上,而這類蛙被稱為「樹蛙」(圖6)。牠們因為有著膨大成吸盤狀的趾部,所以可以輕易的攀爬和吸附在樹上、葉面或石壁上。

吸附在幾乎垂直壁面的褐樹蛙圖6. 吸附在幾乎垂直壁面的褐樹蛙

下著細雨的夜晚是蛙類喜歡出現的時候, 明朝的郭登就有注意到這點,他在《永昌書事寄京中諸友》寫到「花間蛩語春風暖,樹上蛙鳴夜雨晴」。
其中,翡翠樹蛙是臺灣的特有種, 是臺灣師大呂光洋教授在1983年於當年的臺北縣新店市郊發現的。
這種全身翠綠的樹蛙臺灣有好幾種,但翡翠樹蛙有明顯的金黃色眼鼻線,可以作為辨認時的依據。翡翠樹蛙雖全年可見,但分布範圍卻相當窄,主要在南北勢溪流域及宜蘭的低海拔山區,是臺灣需要被保護的族群,目前是第三級的保育類動物(圖7)。

翡翠樹蛙在春秋兩季較為活躍圖7. 翡翠樹蛙在春秋兩季較為活躍

青蛙還有一俗稱叫「田雞」,不過這「田雞」一詞主要是指虎皮蛙(圖8)。虎皮蛙原本是常見的大型蛙類,且有經濟價值,但因在大量捕捉與棲地破壞的雙重因素下,野外族群已不常見。

虎皮蛙的背部有許多長棒狀的膚褶,可供辨認時參考圖8. 虎皮蛙的背部有許多長棒狀的膚褶,可供辨認時參考

「菱角石榴鮮可愛,田雞水鱉味尤佳。笑談初涸沙溪酒,正及黃蜂放晚衙。」從明代程敏政這首《八月九日醉書 其九》裡就可看出田雞早在很久以前,就已是人們口中的佳餚。
不過,有些蛙卻因為有著奇特的外型或鮮豔的體色,成了被貿易來做為觀賞的對象,像來自南美的角蛙和亞馬遜雨林的箭毒蛙(圖9),都有在水族寵物店裡販售。

體色鮮豔的幽靈箭毒蛙圖9. 體色鮮豔的幽靈箭毒蛙

近年,外來的亞洲錦蛙(圖10)已開始從南部向外擴張;斑腿樹蛙族群在臺灣西部從北到南也都陸續有發現其蹤跡。

目前亞洲錦蛙的野外分布還是以南部為主圖10. 目前亞洲錦蛙的野外分布還是以南部為主

這曾在寵物店裡販售過的亞洲錦蛙和可能藉由花卉盆栽擴散的斑腿樹蛙,本身一定是繁殖力強,且能適應臺灣的環境,才能擴大其族群,擴張其棲地。
目前,雖有保育人士或志工會不定期進行移除的工作,但遠水救不了近火,臺灣原生蛙類早已在面對牠們帶來的生存上的競爭壓力。


陳文德
筆名阿德蝸,屏東縣民生國小教師

 

08/31/2016 17:24

當日人數:1  累積人數:3393

本篇文章引用網址 
  

««「前進婆羅洲」系列之五:海洋保護...  »»「科學讀書會」導讀《地板下的原子...

 轉寄

相關標籤


推薦連結




留言者 : *
 

E-mail :
 

網址 :
 

文章內容 : *
 

圖形驗證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