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Maker| 作者:科小編

創客家庭養成

文/鄭之婷

在臺灣,我們家應該算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加上二個還搞不清楚天高地厚的小孩―賴小寰和賴小琳。如果說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應該就是我們一家都很喜歡動手做,常常帶著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及比賽,剛好趕上這波襲捲全球的創客風潮,讓很多孤身投入的夥伴以及殷殷期盼孩子也能踏入創客行列的家長感到羨慕或新奇,想知道我們是怎麼營造這樣的家庭氛圍(圖1)。

創客家庭養成7部曲。圖1 創客家庭養成7部曲。

滿足─與生俱來的探索力
其實,跟所有的小孩一樣,賴小寰從小就充滿好奇心,不管是路邊的蝸牛、透明的電梯,還是橋上的接縫,常常都會吸引他駐足觀察,提出許多有時候連我都回答不出的問題。記得在賴小寰三歲左右,突然問我為什麼車子往前,行道樹卻往後跑,為了跟他解釋相對運動,二個人拿著積木和小車子玩了半天。賴小琳最近也開始對一些日常設備的運作感到好奇,動不動就問:馬桶怎麼做的?為什麼發生車禍汽油會自己燒起來?這個時期,家長做的真的不用太多,只需要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對周遭事物進行探索(圖2),認真回答孩子永遠問不完的為什麼,滿足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千萬不要埋沒未來的愛迪生,偉大的發明通常都是發想於生活周遭的人事物。

當孩子駐足觀察的時候,我們是否在旁耐心等候?圖2  當孩子駐足觀察的時候,我們是否在旁耐心等候?

傾聽─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小小孩都喜歡畫畫,也許畫得不夠精美,但總是充滿了無限的想像力,我教了很多年低年級,沒有一屆例外。奇怪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想像力不知為何只剩下「模仿力」,遺失了創新的動機與勇氣。也許是僵化的教學塑造而成,也許是制式標準答案的影響,也許是我們大人面對孩子的創意發想太過理性,消弱了孩子想像的空間……。所幸,目前我家的兩個小孩都還很愛「亂想」、很愛「亂講」,而我也常常提醒自己要「專心」傾聽他們的分享,融入孩子的異想世界,適時給予回應,正增強他們創意思考的能力。

鼓勵─勇於嘗試的行動力
教過小學的老師都知道,年級越高,課堂舉手的人越少;上台發表的音量,也是隨著年級的爬升而遞減。不管是怕錯、怕丟臉、怕責罰、怕失敗……總之,這些孩子失去的,其實是勇氣。當孩子「一試再試」,我們卻沒有適時提供孩子足夠的鼓勵,教導他正向面對錯誤或失敗,「不試」將會被孩子視為最安全的選擇。不過,說實話,要家長看到小孩(其實就是賴小寰)為了研究曬衣桿的升降方式,把洗好的衣服全弄掉到地上;把剛買的玩具拆到裝不回去……而不發怒,真的有難度。所以某些「勇於嘗試」的孩子往往容易被定位為麻煩製造者,其實他們該收到不是「禁令」,而是要教導他們學會在行動前先做好「安全評估」並「獲得允許」。家長則需要學習用更大的「包容心」來看待、瞭解孩子的衝動行為(圖3)。
面對孩子製造的一團混亂,我們擁有多少包容心?圖3  面對孩子製造的一團混亂,我們擁有多少包容心?

欣賞─獨特童趣的創造力
賴小琳剛念小一,前幾天有份作業,要把附件的幾何貼紙,貼在習作上,數數看有幾個。一直教低年級的我,通常都會叮嚀小朋友,遇到這種數數的問題,一定要排整齊才不容易數錯。沒想到賴小琳不但沒有貼得整整齊齊,還把貼紙重疊貼在一起。不過,我沒有罵他,因為她把每一個題目都變成一幅圖。她告訴我,這樣貼比較漂亮。聽完,我覺得很懊惱,原來不知不覺,我不知抹煞了多少孩子的創造力。
最近賴小寰跟同學一起組隊參加發明展,必須設計一個馬戲團的節目,三個小孩經過一番討論,決定做一個會整人的垃圾桶,賴老爸聽了頗不以為然。但是我覺得咱們大人真的要多一點「童心」,去欣賞、肯定孩子們充滿童趣的創造力,讓他們更有信心去發揮,否則孩子會覺得怎麼做都不符合大人的期待,以後乾脆等著大人的指令再行動(圖4)。
我們想要的到底是開放的創意,還是制式的答案?圖4 我們想要的到底是開放的創意,還是制式的答案?

引導─精益求精的學習力
江郎才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再優異的天賦,沒有持續的學習歷程,也難以精進。就如同閱讀,孩子的學習也需要陪伴,我們常常帶著孩子一起參加各式研習活動,當孩子的榜樣,也提供孩子動手做、做中學的機會。當孩子慢慢長大遇到問題時,我開始假裝不會(有時候是真的不會……),請他們自己觀察、思索、查詢書籍或網路後再來教我,希望可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前一陣子賴小寰參加桃園市發明展,評審很訝異他居然會用arduino IDE 寫程式,其實他都是自己找書中的範例改寫重組的。有了評審的肯定,賴小寰更有繼續學習的動力,常常會自己上網找資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細心」教導孩子學習的方法,他們未來才有能力自己去瞭解這個世界(圖5)。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細心培養孩子的學習力。圖 5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細心培養孩子的學習力。

激發─解決問題的意志力
七年級生常被社會大眾批判為「草莓族」,認為他們欠缺挫折容忍度,其實怪來怪去,真的要怪我們父母。捫心自問,從小到大,我們到底提供了多少機會給孩子自己面對困境,最後卻責怪孩子遇到問題只會逃避。有經歷過失敗磨練,才品嘗到成功果實的孩子,才會有足夠的意志力面對挑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做父母的,有時真的要「放心」,即使看著孩子跌跌撞撞,也要學會放手。所以,對於賴小寰、賴小琳的創作,我除了正向鼓勵,也常常會針對作品再拋出一些問題,請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這部份,賴老爸有時比我還狠,記得賴小寰有一次參加3D 作品設計競賽,不知畫了多少個版本,卻每次都被老爸打搶,要求修正,這樣連續畫了好幾天,我都很擔心賴小寰會耍脾氣,沒想到他居然堅持到最後,還得到不錯的成績。

成就─樂於分享的表達力
謙虛內斂是國人的傳統美德,但是在這個講求包裝宣傳、溝通協調的年代一點都不吃香。所以,平常在家,我會跟賴小琳玩老師、學生的遊戲,不過是賴小琳當老師教我,如果我的表現「優異」,她就會發「按摩券」給我。而賴小寰在機構組裝上比我有天份,我也常常請他為我說明他的作品。當他們解說不夠清楚時,我會故意追問一些細節請他們再補充說明,藉以加強他們口語表達的能力。對外,我則和賴老爸「熱心」參與、協助各項創客活動,並帶著孩子一起參加,藉以增加他們的膽識並學習分享(圖6)。現在賴小寰已經征戰無數場次,賴小琳在耳濡目染下,也會幫忙介紹哥哥的作品,甚至當爸爸媽媽的小助教。

提供孩子舞台,培養樂於分享的表達力。圖6 提供孩子舞台,培養樂於分享的表達力。

其實,我們只是一個跟大家一樣的普通家庭,一點也不特別,我們只是期勉自己用「7 心」培養「7 力」( 圖7), 而這「7 力」恰巧與教育部一直強調要培養孩子的21 世紀5C 關鍵能力(溝通協調、團隊合作、複雜問題解決、獨立思辨及創造)不謀而合,創客教育會成為潮流,絕對不是偶然。教育孩子真的沒辦法單靠學校、老師的努力,希望大家能一起提供孩子機會,陪伴孩子,讓孩子擁有足夠的空間和舞台,展現與生俱來的天賦,從做中學,從學中做,培養出一個個小創客。
用7心養7力,一起成為創客家庭。圖7 用7心養7力,一起成為創客家庭。

 

鄭之婷  桃園市立楊心國小教師

Maker導師資源分享

  1. 姓名:鄭之婷、賴國安
     
  2. 現職:桃園市楊心國小教師(鄭之婷)、臺北市興雅國小系統管理師(賴國安)
     
  3. 主要Maker 經歷或作品
    • 協助推動花蓮縣創客教育。

    • 擔任Scratch 與Arduinou 研習講師。

    • 指導學生參加各項創客競賽。
       

  4. 著作簡介:Scratch 數位互動我最行(鄭之婷、賴國安、徐豐智、邱文盛、郭皇甫合著,馥林文化)
     
  5. 可以提供自造指導
    • 類型:1. DIY 工藝、2. 數位自造、3. 開源資電整合
    • 型式:A. 到場指導、B. 演講、C. 公開觀課、D. 工作坊
  6. 教學或分享網址
    • 關鍵字搜尋:「CAI2」 http://wow-cai2.blogspot.tw/
    • 網站簡介:CAI2- 家庭創客經驗紀錄與分享
    • 內容簡介:難易度A. 專家、B. 進階、C. 入門
    •  

 

02/05/2016 14:00

當日人數:1  累積人數:4416

本篇文章引用網址 
  

««「前進婆羅洲」系列之四:大王花的...  »»「前進科摩多島」系列之三:氣候變...

 轉寄

相關標籤


推薦連結




留言者 : *
 

E-mail :
 

網址 :
 

文章內容 : *
 

圖形驗證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