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光電導覽員,請問我可以為你導覽嗎?」
自2016年起的暑假,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半導體展場,有一群光電導覽員穿梭其中,用著稚嫩且真切的聲音,希望觀眾可以停下來聽聽他們的導覽。
這群光電導覽員,歷經徵選、培訓、驗收,終於能站上導覽的舞台。
這群光電導覽員,就是如何帶領觀眾認識難懂的半導體呢?
半導體的知識又如何在他們的腦海中轉化日常語言。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白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這首《古朗月行》是大詩人李白針對唐玄宗晚年沉湎聲色,讓權奸、宦官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以致朝政黑暗,有感而發之作。
我們必須承認許多人類認為的害蟲,其主要的發生都是因為人類本身或其活動所造成的。在人類高度聚集的群落中所出現的昆蟲也大都是因為人類所提供的資源而存活!在都市中出現的所謂親人性或親畜性昆蟲,其實不應被視為是牠們入侵人類社會,反而應該認為是人類占領了可能原本是牠們生存的環境;因為人類的介入,促使某些特定的種類極度興盛,而成為主要的優勢物種,並進而干擾到人的正常生活。在這些目前我們所稱的都市昆蟲中,蠅類應該算得上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群。
繼續閱讀...
由於大家對於蜘蛛的不瞭解,在媒體與電影的誤導下,導致一般大眾對蜘蛛的印象大多是負面的。然而,事情的真相是,目前已知的蜘蛛中絕大部分種類其實是對人無害的。絕大多數蜘蛛並不會主動攻擊人,牠們的絲以及排泄物都不會對人有直接的危害。某些類群的蜘蛛甚至是體色鮮豔且長相十分可愛的,加上牠們有許多有趣的行為及特殊的分泌物(如蜘蛛絲)值得探究,因此我們需要好好瞭解這種在我們生活週遭及住家中常常碰到的生物。
繼續閱讀...
全世界目前已定名的白蟻約有三千種,主要分布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牠是少數能夠分解纖維素的物種,是植物死亡組織最主要的清除者;白蟻與其腸道內的共生微生物皆能分泌纖維素酶,協力將植物體的主要成分――纖維素與半纖維素――分解成小分子的碳鏈;如此,植物體內儲存的養分與化學能可以再度釋放到環境中進入碳的循環,同時釋出空間讓新生命有機會探出頭來。地球上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能,植物藉由光合作用將光能儲存成化學能,白蟻是少數能將此化學能量釋放出來的動物,因此牠在食物網中扮演基礎且重要的角色。試想,如果白蟻不存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將會堆滿植物的屍體,毫無生機可言。
繼續閱讀...
每年寒暑假都是孩子們最期待、最興奮,而家長最無奈、最困擾的時間點。在長達兩到三個月的假期中安排讓孩子學習技能、來趟異國之旅、家庭旅遊或安親照護等行程,都大傷家長的腦筋。為符合孩子愛玩的心態及家長的需求,科教館每年都規劃許多豐富有趣、兼具專業內容的寒暑假科學營隊。這次筆者分享其中一個科學營隊的設計理念,也希望提供給老師們在教學上的參考。
在臺灣的街頭常常人手一杯手搖飲品,看著店員將調配好的飲料倒進塑膠杯裡,在將塑膠杯放入封口機內杯口就會被塑膠膜封住。如此一來無論塑膠杯如何翻轉搖晃,裡面的飲料也不會灑出來,讓食品包裝如此便利的最大功臣即是封口機的發明。
繼續閱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許多科技產品應用槓桿、滑輪、齒輪及連桿機構等簡單的機械原理(李光展,2012)。為使學生能瞭解機械的機構組成與運作原理,生活科技課程常會透過實作活動,讓學生體驗其運作狀況與原理,且通常會搭配木工、金工等加工課程,讓學生運用手工機具以製作凸輪玩具。然而,由於許多學校並未擁有生活科技專科教室,且亦無處理木材等真實材料的相關機具,在未能協助學生安全地進行材料加工的情況下,要實行機構實作課程變得較為困難。因此,近年來有些生活科技教師迫於環境與設備的考量,便退而求其次地改以紙張等材料,設計紙機械的活動來進行機構原理的教學。
每當您走到科教館的地下室一樓,一定會被這歡樂的天地吸引過來。這裡是兒童益智探索館(簡稱兒探館)。兒探館提供了零至九歲兒童能自由發掘、探索、想像與玩樂的遊戲空間,完整規劃了九大區域,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舒適而且安全的探索空間。